近期,除了新冠疫情和季節性流感的報導外,您是否注意到麻疹相關的新聞也逐漸增加了呢?
根據疾管署統計,2024年至今年1月初,我國已累計33例麻疹病例,患者年齡介於20至50多歲,其中21例為國內感染(含4起群聚)。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為近5年同期最高,顯示疫情有逐漸升溫的趨勢。在國際方面,亞洲部分國家自2024年下半年起,麻疹病例數也持續增加,與我國往來頻繁國家中,泰國自2024年7月起疫情明顯上升,10月單月報告近2千例病例達到高峰,11月已趨緩;越南迄今已通報疑似病例超過2萬例,其中確診近5,000例,相較2023年確診數已逾百倍。而日、韓在2024年均累計報告約40餘例,相較前幾年有略增趨勢。隨著國際旅遊逐步恢復,麻疹病毒的傳播風險也隨之上升。為了自身與家人的健康,民眾應保持高度警覺。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麻疹是什麼?
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麻疹病毒可透過空氣、飛沫傳播,或因直接接觸病人的鼻腔或咽喉分泌物而感染。患者通常在出疹前後4天具有傳染力,因此民眾在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時,應注意佩戴口罩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以降低傳播風險。
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麻疹傳染力強,特別是在旅遊、探親及商務等國際交流場合中容易傳播。接種兩劑MMR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預防效果高達95%以上。我國幼兒常規接種計畫於滿12個月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MMR疫苗,接種率近年來均達97%以上,群體免疫高於歐、美、日等先進國家。
依據國內麻疹血清學調查,1981年以前出生者,大多因為自然感染而有麻疹抗體。且依國外針對接種疫苗世代研究顯示,雖有少數個案因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衰退而感染,惟其感染後症狀較輕且傳染力明顯低於未曾接種疫苗者。
甚麼是MMR疫苗
MMR疫苗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並可獲長期免疫。
- 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通常經由飛沫傳染,自感染至出疹約7-18天,前驅症狀會發高燒、咳嗽、結膜炎、鼻炎,且口腔的頰側黏膜會發現柯氏斑點,其後疹子最先出現在面頰及耳後,隨即散佈到四肢及全身,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而導致耳聾或智力遲鈍,甚至死亡。
- 腮腺炎:俗稱「豬頭皮」,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好侵犯唾液腺,尤其是耳下腺,病人可出現發燒、頭痛、耳下腺腫大,有些會引起腦膜炎、腦炎或聽覺受損。若在青春期感染,易併發睪丸炎或卵巢炎,可能影響生育能力。
- 德國麻疹: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病人症狀輕微如微熱、鼻咽炎、耳後淋巴結腫大,疹子約維持 3 天。易併發關節炎、神經炎、血小板減少、腦炎。若在懷孕早期受到感染,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
接種禁忌:
- 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
- 孕婦。
- 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
MMR疫苗接種建議
目前,疾管署依疫情與疫苗供應情形,對疫苗接種提出以下呼籲:
公費疫苗:提供滿12個月及滿5歲的幼兒接種(共2劑)進行常規預防接種。
自費疫苗:應優先提供1981年(含)以後出生之成人接種,並以下列2大族群為最優先接種建議對象,後續視疫苗供應狀況再適時調整
- 1981年(含)以後出生之醫護人員不具有5年內麻疹抗體陽性證明,且距前1劑MMR疫苗接種時間超過15年。
- 1981年(含)以後出生之成人,若須前往麻疹流行區(如越南、印度、柬埔寨),經醫師評估後需接種之民眾(日本、韓國非屬麻疹流行區)。
此外,醫療院所相關醫護人員可先行檢測是否有麻疹抗體,如已具抗體,則無須再次接種疫苗。
麻疹雖傳染力強,但若能落實防疫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請民眾無須恐慌。民眾日常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並在公共場所配戴口罩。如有麻疹相關疑問,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麻疹 #Measles #MMR
參考資料:
- 疾病管制署官網資訊 (https://www.cdc.gov.tw/)
作者:陳泓翔藥師 (社團法人台灣家庭藥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