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掃興的旅行者腹瀉
筆者藥師前陣子去泰國旅遊,正好遇上曼谷極端高溫警報,在酷熱下旅行 到了第四天左右開始出現腹瀉的情況,當時想說可能因為天氣太熱導致,應該 只要多補充水分休息就好。沒想到返台後仍持續腹痛、腹瀉三四天,就醫抽血 與採集檢體檢查,經醫師評估後,診斷為『旅行者腹瀉』。
暑假即將到來,相信不少人已經安排海外旅行渡假!希望大家能夠有個健 康快樂的旅行,別像我一樣敗興而歸了。所以這次就來跟大家聊聊旅行者腹瀉 吧!
l 流行病學
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rrhea, TD)是旅行期間最常見也最能被預期的 旅行相關疾病(travel-related illness),風險較高的地區是亞洲、中東、非洲、 墨西哥及中南美洲。感染源則以細菌最為常見(約佔 80 至 90%)、其次為病毒 (約佔 5 至 15%)、原蟲(約佔 10%)。
l 臨床表徵
發病時間常見於抵達目的地後 4 至 14 天內,典型臨床症狀為一天內排出 3
次以上不成形的大便,且伴隨下列至少一種症狀:噁心、嘔吐、腹痛或痙攣、 發燒或出血性腹瀉。
如果未經治療,不同感染源的自然病程時間不一:細菌性腹瀉通常持續 3 至 7 天、病毒性腹瀉通常持續 2 至 3 天、原蟲感染則可能持續數週或數月。
值得留意的是,即使沒有持續感染,急性的旅行者腹瀉也可能導致持續性 (>2 週)的腸道症狀,通常被稱之為感染後的腸躁症狀(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l 如何預防
1. 注意飲食 謹慎選擇食品和飲品,是能夠最大程度降低旅行者腹瀉的方法。建議避免食用 生食、路邊攤、乳製品、不能去皮的蔬果、含冰塊的飲品;選擇瓶裝水飲用、 水果應清洗後再食用等。
2. 注意衛生清潔
進食前、如廁後以乾淨的水清潔雙手、或用酒精濃度 60%以上的乾洗手液消 毒。
3. 藥物預防
其實預防性抗生素投藥,通常是不建議的喔!為什麼呢?
(1) 可能無法針對非細菌病原體提供保護
(2) 可能清除腸道中通常具有保護作用的正常菌落,因而增加感染抗藥性細菌病
原體的風險
然而,根據美國 CDC Yellow Book(2024),針對安排短期旅遊的罹病高風險族 群(如免疫功能低下、嚴重共病症者),則可能考慮預防性抗生素的投予。因此
若為罹病高風險族群的旅行者,建議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使用預防性抗生素 喔!
l 旅行者腹瀉的治療
- 補充水份與電解質
水份與電解質的補充相當重要,若出現嚴重腹瀉建議可前往當地藥局詢問
是否有口服電解質液,進行補充,以避免脫水。
- 改變飲食
避免刺激性飲品,如咖啡、茶、酒、乳製品或豆製品。建議先食用煮熟且 無過度調味的澱粉類食物(如白米飯、馬鈴薯等),待糞便成形後,再逐步 回歸正常飲食。
- 藥物治療
(1) 症狀治療,通常為減少腸胃蠕動的藥物(如 loperamide)以減緩症狀。
(2) 若病況嚴重就醫,基於多數旅行者腹瀉是細菌性感染(約 90%),因此常以
抗生素經驗性治療(第一線通常為 fluoroquinolones 類抗生素)。若醫師開立 抗生素,請務必遵照醫師與藥師的指示,正確服藥完成療程。
大家對旅行者腹瀉是否有更多的認識了呢? 雖然外出旅遊免不了想要嚐鮮,且當地衛生環境、基礎衛生建設也是我們無法 控制的因素,但謹慎選擇飲食以及注意自身的衛生清潔以減低罹病的風險,更 能讓旅行留下快樂美好的回憶!(不要像我一樣只留下了一直跑廁所的回憶啊 ~)
祝福大家都有愉快的假期!:)
作者 嚴慈欣 藥師(社團法人台灣家庭藥師學會) #旅行者腹瀉 #travel #diarrhea
參考資料:
- Up To Date Travelers’ diarrhea: Epidemiology, microb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 U.S. CDC Travelers’ Diarrhea https://wwwnc.cdc.gov/travel/page/travelers-
diarrhea
- Travelers’ Diarrhea CDC Yellow Book 2024
https://wwwnc.cdc.gov/travel/yellowbook/2024/preparing/travelers-diarr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