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 台灣家庭藥師學會

淺談快篩及PCR

檢測新冠是否中標,第一階段是在家用快篩,第二階段才去醫院使用 PCR 檢測,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要分兩次呢? 今天就來談一下快篩跟 PCR。

【快篩原理】

快篩主要是辨識新冠病毒上的獨有特徵,如果有偵測到此特徵,快篩試劑就會判定為陽性,也就是有中獎。打個比方,去動物園時要怎麼分辨是公獅子、還是母獅子呢? 分辨的差異,只要脖子上有一圈鬃毛的就是公獅子。

【快篩:偽陰性】

如果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去動物園觀察公獅子,一眼望去,動物園裡的獅子都沒有鬃毛,小朋友就會說今天動物園裡全部都是母獅子。但這樣真的正確嗎? 會不會有被剃毛的公獅子或是像獅子王裡的辛巴 小時候毛都還沒長齊? 這些公獅子只因為沒有鬃毛就被誤判成母獅子,這就是所謂的偽陰性,也就是陽性,因判斷錯誤,變成陰性。

【快篩:偽陽性】

反之亦然,如果今天有一隻抹了生髮水的母獅子,整個炸毛了,於是小朋友就說今天有一隻公獅子。這樣就是偽陽性,明明是陰性,但判斷錯誤,就變成陽性。

以上,會發現快篩可能出現偽陽性、偽陰性的問題,所以才會說第一關快篩,陽性後還要再去醫院做 PCR 檢測。快篩最大的優勢就是「快」 ,不到半小時就定生死,PCR 至少要一到兩天,而且快篩便宜,實名制快篩 5 盒 500 元,而自費PCR 則至少破千。

【PCR】

有別於快篩利用外觀辨別,PCR 是確認 DNA 與 RNA 等遺傳物質,但這些遺傳物質非常的小,科學家需要用一些技術,將遺傳物質複製 N 百個,以便科學家用儀器掃描的時候就可以一眼判斷。

PCR 的關鍵是「複製」 ,而這個步驟,目前還停留在醫院裡的精密儀器進行,無法大規模推廣。

作者:社團法人台灣家庭藥師學會,郭曉蓉藥師

#快篩 #PCR #偽陰性 #偽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