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 台灣家庭藥師學會

懷孕用藥知多少

準媽媽們都想要給肚子裡的寶寶最好的生長環境,深怕吃了藥會影響小寶寶。到底懷孕時,孕婦能不能吃藥呢?所有的藥都應該避免使用嗎?懷孕的媽媽生病了當然還是要吃藥,尤其是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媽媽更應該規律的服藥以控制好媽媽的病情,健康的媽媽才會生下健康的寶寶呦!孕期的用藥選擇,不僅要考慮藥物本身的安全性之外,也應考慮藥物的劑型,選擇局部的劑型比全身性吸收的劑型來的好,因為可以降低經由全身性吸收和胎盤轉移到嬰兒的可能性。另外,懷孕期間也建議使用老藥優於新藥,因為老藥的使用經驗較多,安全性的資料當然也較多。要怎麼知道藥品對於妊娠的影響呢?以下簡介幾種常見的懷孕用藥分級制度。

目前最被大家廣為接受的懷孕用藥分級有美國、澳大利亞及德國等提出的,每個國家的分級定義不盡相同,所以也常出現同一個藥物在不同國家的分級方法中有不一致的答案。

1979年開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將藥物於懷孕期間使用的安全性分為A、B、C、D及X五種等級,其分級是依據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驗的結果再加上使用利弊的考量之下所訂定。但因為舊的分級制度過於簡略,對於藥物風險的評定過於簡單,易造成醫療人員及民眾溝通上的誤解,例如:某藥物可能在第一孕期時禁止使用,但隨著胎兒器官的成熟,某藥物在其他孕期又可以安全的使用,也就是說此種分級方式無法提供涵蓋整個孕期及生產時的完整資訊。自2015年7月開始,美國FDA提出新的分級制度-「懷孕和哺乳藥物標示規則最終版(Pregnancy and Lactation Labeling Drugs Final Rule,PLLR)」,此規則以文字資訊及數據資料的方式呈現懷孕及哺乳期用藥的利與弊,從2008年著手開始修訂,一直到2014年年底公告最終版,2015年6月30日正式執行。

澳洲藥物評估委員會(Australian Drug Evaluation Committee,ADEC)提出的懷孕用藥分級分為七個等級,分別為A、B1、B2、B3、C、D和X等級,和美國FDA提出的分級法不同,澳洲的分級法不屬於階層式(hierarchical)。德國的懷孕分級是由German health authority所提出,收錄在德國官方的藥典ROTE LISTE裡,將藥品分為Group 1-11級,除了描述人體試驗與動物試驗經驗,更包含藥品對不同孕期胎兒的影響。英國則依不同疾病的孕婦表列了所謂的用藥清單。另外,藥學資料庫Micromedex也自有一套簡易版的懷孕用藥分級,共分為三類。

懷孕期的疾病控制,需與醫師討論後,根據過去病史及用藥史,提供最正確的用藥選擇。懷孕期間的用藥除了考量孕婦本身的病況,當然也要考量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對於準媽媽來說,懷孕期間可以選擇服用對寶寶傷害性最小,安全性最高的藥物,要記得千萬不可以在未經醫師或藥師指示下自行購買或服用藥物。

#懷孕用藥 #分級制度

參考資料:https://www.fda.gov/drugs/labeling-information-drug-products/pregnancy-and-lactation-labeling-drugs-final-rule

文/郭小懷藥師(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社團法人台灣家庭藥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