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為最常見的失智症種類,佔失智症的50 ∼ 60%,好發於老年人族群。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資料,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2020年全球約有5千5百萬名失智症病人,推估每20年人數將會翻倍,預估於2030年將達到7千8百萬人。
在台灣,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報告,於2021年12月底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達30萬人,約每13人就有1位患有失智症,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患有失智症,研究結果顯示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有每五歲盛行率倍增之趨勢。而阿茲海默症為最常見之失智症種類,大眾應加以重視,以下是有關阿茲海默症的相關介紹,讓我們一起了解這個疾病的症狀、風險因子和相關治療等,提高對於阿茲海默症的認識和理解。
阿茲海默症是由德國精神病學家阿茲海默醫師(Alois Alzheimer)於1906年發表,故命名為阿茲海默症。為漸進式的大腦神經細胞退化疾病,通常伴隨記憶力衰退以及認知功能、行為或性格的改變,為不可逆的過程,目前尚無明確致病機轉。病理上,可在病人腦部組織發現異常老年斑(類澱粉斑,amyloid plaques)和神經纖維糾結(neuro brillary tangles),腦部會有明顯的萎縮和腦神經細胞的損傷,研究也發現在海馬迴(hippocampus)和新皮質(neocortex)所造成的損傷可能與病人記憶和認知功能改變相關。另外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的減少和過量麩胺酸(Glutamate, Glu)作用於NMDA受體也被認為和阿茲海默症病程相關,Acetylcholine和Glutamate皆為重要的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Acetylcholine涉及學習、記憶和其他較高層次行為,而當腦中Glutamate過量時可能會引起興奮性毒性反應(excitotoxicity),造成腦神經細胞損傷。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目前對於阿茲海默症的認識
*年齡為阿茲海默症最為熟知的風險因子。
*家族史-目前研究認為遺傳可能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之一。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於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有兩項大型、長期的研究顯示適度的運動、營養均衡的飲食、限制酒精攝取以及不吸煙可能有助於預防阿茲海默症。
*在出現第一個症狀的數年前,腦部可能已經開始發生變化。
*目前正在研究是否教育、飲食和環境對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有關。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顯示健康的行為習慣,可預防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疾病,也可能有助於降低發生認知衰退的風險。
阿茲海默症的徵兆有哪些?
*記憶力減退,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或反覆問相同問題
*對於處理金錢和帳單支付有困難
*在家庭、工作或休閒等熟悉的事物上難以完成
*判斷力減弱或變差
*東西亂放,無法回想東西放在哪裡
*心情、個性或行為出現變化
*時間和地點的認知出現模糊
*在口語或書寫的表達上發生問題,例如對於談話或參與話題有困難,或是難以找出想要使用的詞語等
阿茲海默症相關治療
台灣目前核准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品依作用機轉可分為乙醯膽鹼抑制劑(Donepezil、Rivastigmine、Galantamine)和NMDA受體拮抗劑(Memantine)兩大類,健保為有條件給付上述成分藥品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而目前阿茲海默症最新治療藥品包括Biogen和Eisai共同研發的Aduhelm(aducanumab)和Leqembi(lecanemab)、Eli Lilly近期完成FDA送審的 donanemab,相信不久後國內也可以有新的治療選擇供病人使用。
台灣已核准阿茲海默症治療藥品 | ||||
成分 | Memantine | Donepezil | Rivastigmine | Galantamine |
健保有條件給付用於阿茲海默症 | 阿茲海默症之
中重度失智症 或 重度失智症 |
阿茲海默症之
輕至中度失智症 或 重度失智症 |
阿茲海默症之
輕至中度失智症 |
阿茲海默症之
輕至中度失智症 |
機轉 | 為NMDA受體拮抗劑,可減少麩氨酸 (glutamate) 所造成的神經毒性而降低腦細胞的受損或死亡。 | 乙醯膽鹼酶抑制劑
增加腦內乙醯膽鹼的濃度來改善阿茲海默症病人之症狀 |
阿茲海默症最新治療藥品 | ||||
廠商 | Biogen (百健)/
Eisai (衛采) |
Biogen (百健)/
Eisai (衛采) |
Eli Lilly (禮來)
|
|
名稱 | Aduhelm
(aducanumab) |
Leqembi
(lecanemab) |
Donanemab | |
適應症 | 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阿茲海默症 | 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阿茲海默症 | 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阿茲海默症 | |
機轉 | 清除amyloid beta plaques (β-類澱粉蛋白) | 清除amyloid beta plaques (β-類澱粉蛋白) | 清除amyloid beta plaques (β-類澱粉蛋白) | |
常見副作用 | ARIA相關異常(e,g,腦部異常腫脹(AEIA-E)或出血ARIA-H))、頭痛、跌倒 | 頭痛、輸液相關反應、
類澱粉酶相關影像異常(ARIA) |
ARIA相關異常(e,g,腦部異常腫脹(AEIA-E)或出血ARIA-H))、頭痛、跌倒、輸液相關反應 | |
核准情形 | 美國FDA | 美國FDA | 美國FDA | |
2021/6/7加速核准
(Accelerated Approval) |
2023/1/6加速核准
(Accelerated Approval) 2023/7/6轉為完全核准 (Full Approval) |
已送審
|
||
歐盟EMA | ||||
廠商於2022/4/20 撤回申請 | ||||
歐盟EMA | ||||
審查中 |
Reference:
https://www.alzint.org/about/dementia-facts-figures/dementia-statistics/
http://www.tada2002.org.tw/Messages/Content?Id=1207
https://www.cdc.gov/aging/aginginfo/alzheimers.htm#AlzheimersDisease?
https://ws.nhi.gov.tw/001/Upload/292/relfile/chapterfile/1.3.3.pdf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375899/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949236/
文/陳泓翔藥師(社團法人台灣家庭藥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