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 台灣家庭藥師學會

視力檢測的新時代

當視力照護成為影響腦部功能的一項指標,你能想像得到嗎?

談到視力檢測,目前普遍使用存在歷史悠久的施氏視力表 (Snellen Chart),用以評估視力清晰度,也是我們定期關注而口語所稱:視力是否在1.0或是0.9標準內。

一般視力檢測中的「視力」,又稱為中心視力 (central vision)、視敏度 (visual acuity)。然而,靈魂之窗中的靈魂—視網膜可不只如此簡單。

除了中心視力,近年有研究指出,一般視力檢測甚少關注的周邊視力 (peripheral vision) 對於視網膜的神經調控參與了相輔相成的角色。我們的視野成像,由中心視力幫助我們看清晰目標物的細節,當有意識地關注欲處理的資訊,才開始運作,因此中心視力是最慢的訊息處理途徑;而周邊視力則使我們察覺背景環境,感知目標物速度、位置、大小、形狀,目的並非為了看清楚,而是不知不覺中助於我們對於周遭環境的即時反應,其成像速度也較中心視力更快。舉開車為例,即是大量運用周邊視力很好的說明,利用眼角餘光感受周遭車子移動的速度和距離、路旁即將過馬路的行人、行駛在側的機車與自行車。

當眼睛將光反映在視網膜上,引起外層視網膜的化學反應,將光轉換成內層視網膜的電訊號,再傳遞到視神經節細胞的軸突,經由視神經傳遞感知覺訊號至大腦。視網膜上具有各種細胞及各種化學受器,如:多巴胺受體 (dopamine receptor)、血清素受體 (serotonin receptor)、麩胺酸受體(glutamate receptor)等,進而協同調控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視網膜同時也連結大腦皮質、邊緣系統、小腦、中腦與腦幹,因此與內分泌、呼吸、循環、消化、肌肉骨骼息息相關,甚至也可說眼睛與全身皆有關係。

正常情況下,周邊視力與中心視力是一同運作、互相調和,取決於當下要看的目標是什麼。然而,當視網膜上各種元素的不平衡,會導致各種症狀,包含睡眠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憂鬱、焦慮等身心狀況,同時中心視力和周邊視力也處於不平衡的狀態。目前有研究指出一些神經退化性疾病皆影響周邊視力與中心視力的平衡關係,包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多發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 MS)、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新的檢測:找出平衡關係

平常所用的聽力及視力檢測雖可分別檢測視力與聽力是否正常,卻仍無法確認每個人的眼耳連結整合度,當中心視力、周邊視力與聽力對於外在訊息無法適當調節、無法同步,內在的神經系統便無法適時處理外在的刺激及訊息,造成大腦內在環境混亂、對外在環境感到困惑。

近年有科學家提出新的檢測方法,同步檢測周邊視力及中心視力的協調性,以及評估視覺與聽覺的整合度,並提出使用個人化的矯正鏡片、濾光片、稜鏡,透過改變進入光線的強度、數量、角度來刺激視網膜,以達「重整視覺處理」之效。目前已臨床應用於腦傷、小兒過動症、自閉症、學習遲緩者。

另從影像學可觀察到,利用新穎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技術,藉由顯示視網膜與視神經的橫截面組織圖像,以觀察視網膜結構和神經系統的變化,嘗試尋找相關的生物標記 (biomarker),並可應用至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有研究發現在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 disease)病患,其視網膜特定區域變薄,假若能利用此非侵入式的掃描監測病患的眼部組織變化,未來極有潛力作為疾病早期診斷及預後的方法之一。

目前的研究讓筆者感到在此領域的知識可謂浩瀚無邊,除了已知的藥物應用於以上所述疾病之治療,似乎仍有許多未知的可能,而我們僅觸及其中一小部分,亦非常期待未來在跨科別整合眼科驗光、神經內科、身心科、職能治療,提供患者早期診斷、更多元的治療選項,以及量身打造的治療方法。

參考資料:

  1. The Brain Is Primarily A Visual-Spatial Processing Device: Altering Visual-Spatial Cognitive Processing Via Retinal Stimulation Can Treat Movement Disorders. Functional Neurology, Rehabilitation, and Ergonomics. 2017;7(3):24-38.
  2. The Processing of Visual Signal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Clin EEG Neurosci. 2022;53(1):37-44.
  3. Using the Z-bell Test to Remediate Spatial Deficiencies in Non-Image-Forming Retinal Processing. Advances in Computer Vision. 2019.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Computing, vol 943. Springer, Cham.
  4. 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s and neuro-optometry: a case study that explores changes in electrophysiology while wearing therapeutic eyeglasses. Neurophotonics. 2017;4(1):011013.
  5.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s retinal imaging biomarker of neuroinflammation/neurodegeneration in systemic disorder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Eye. 2023(37):203-219.
  6. Multimodal brain and retinal imaging of dopaminergic degeneration in Parkinson disease.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2022(18): 203-220.

圖片來源:https://floridaeye.org/eye-health/what-are-symptoms-of-retina-issues/

作者:社團法人台灣家庭藥師學會,張文歆藥師

#視網膜 #視力檢測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生物標記 #神經性退化疾病 #身心精神症狀 #腦損傷